十大功勋名人
合肥几千年的发展史与那些大智远谋的志士仁人是分不开的。他们对合肥城建贡献与影响都是最大的。
●周武王姬发——西周初(约公元前1066年前后),周武王兴师东征,巢国臣服,遂地域被析分为二,一为巢国,仍都于巢城,二为庐国,建都于庐邑(位于今合肥老城区北,一说在西),巢国资深为伯爵,称“巢伯国”,庐封子爵,称“庐子国”。
●楚考烈王熊完——楚考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东徙,择寿春(今寿县)而踞,以庐邑为“陪都”,并疏理水运,与巢邑、橐皋等联通,对于庐城建设功德不薄。
●秦始皇嬴政——秦一统天下后,置九江郡,郡治初于襄安(址今无为县境),“统合肥、居巢、襄安三县”。因视庐邑处于江淮之中,为南北中枢,故于此设合肥县。自此,合肥才得以再度崛起,渐成为江淮军政重镇、商贸中心。
●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特重合肥,遂于建武六年(公元30年)改九江郡为“合肥侯国”,封功臣扬化将军强侯铿镡为合肥侯而都陛于合肥县,历四世,精心守治百年,给汉末、三国及后世重视合肥扩建城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三国魏武王曹操——汉末战乱,合肥城空气衰。曹操慧眼识机,亲遣刘馥为扬州刺史奔赴合肥重整军政恢复生产,使得百姓安居,市貌繁旺。曹操还多次亲巡合肥,督导城建城防。曹魏将军满宠固守合肥作为“三国故地”而名著史册。
●隋文帝杨坚建隋称帝后,重温古国名誉,改“合州”为“庐州”,并提升地位,扩其疆域,辖领合肥、襄安、庐江等7县。此后,历经唐、宋至明、清、延累八朝,积1330多年,虽偶有易名、改疆之变,然“庐州”这一称谓一直延续了下来,并成为地方文化名色。
●唐大将军尉迟恭——尉迟恭于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原秦汉老城东南6里,淝河南岸冈阜高地进行城区扩建,并将此新城区命名为“金斗城”。新旧二城,呼应联络,市场繁荣,饮食、旅游服务业随之兴旺。
●宋知州郭振——北宋末,金兵南侵渡淮,合肥城首当其冲而不断受到扰掠。知州、淮西帅郭振一边抗击金兵,一边加速城建,将城北河边的市场和逍遥津、金斗圩全部包揽进来,建成了一座城周26里、墙高2丈8尺的江淮第一大城“斗梁城”。金兵多次猛攻不下却屡受重创,“铁庐州”之名遂扬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明开国大帝朱元璋特重庐州,升格为“府”,并由中央直辖(先后直隶于中书省和六部)。有明一代,合肥城建大发展大改观,城墙全部改用砖砌,周长4706丈,约合26里有奇,高约2.4丈至4丈不等,宽约3丈。设城门10座,并拓市场,兴学校、建鼓楼、筑城楼。城区规模和市贸繁荣,均为空前。
●共和国主席毛泽东——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后来出现“迁会”之议,争辩不决,举棋不定。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视察合肥,纵观大局,审时度势,明确指示:“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远考虑,比较适宜。”一言九鼎,于是稳定,上下一致,同心同德,迅速崛起,奋力腾飞,拓建成今日规模,已跻身于规模中等的现代都市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