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电波战风起云涌
无线短波和长波发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达到了极致。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交战双方除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以雷达、声呐、无线电短波电报甚至原子弹等新型电子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
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为了实现霸占全球的梦想,动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率先在潜水艇里用上无线电抗干扰侦查手段,阻挠英国的运输船队,使英军在战争的初期及中期运送物资、弹药的船只损失惨重。有几次竟是整个船队的全军覆灭。直到英美联手采用了反侦察的电子手段,才一举扭转了被动的局面。1940年6月,德国空军在距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加来地区部署了大量轰炸机。英国人意识到德军已经把伦敦定为下一个空袭目标。不久,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已经拥有了某种辅助轰炸机发现目标的无线电设备,这也意味着德国人完全有能力发动夜袭。情急之下,英国空军以第80联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了一支代号为“头痛”的无线电干扰部队。但是,限于时间和技术因素,英军没有能力在很短时间内装备大量无线电干扰机。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英军征用了一大批医院用来治疗烧炙伤口的高频电疗机,将其加以改装,使其频率范围同德军的无线电发射机相吻合,以便发射无线电噪声干扰。到10月底,英国空军第80联队已经使用医用电疗机建造了15个这样的无线电干扰站。正是依靠这些电疗机,当耀武扬威的德国空军发动空袭时,其依赖的“拐腿”波束的波长被英军准确地测知,并遭到了强有力的干扰,轰炸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德军高层梦想的“不留缝隙的饱和轰炸”被打破了。
二战期间电波战的一次“斩首”行动,也是脍炙人口的。当日本法西斯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使得美国上下震惊,而直接指挥这次行动的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更是得意忘形,他做梦也没想到美军已用高科技的手段盯上了他。他的坐机每一份电报都被美军破译,直到有一天美军下决心开始“斩首”行动,山本还蒙在鼓里,这些,都该归功于无线电技术的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