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专家认为数据值得商榷 ■部分车主对汽油质量起“疑心”
汽油最近成为广大车主们关注的热点,继在西南地区爆发令人关注的“颜色门”事件后,日前香港媒体又报道称“内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汽油品质问题一下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合肥有关专家5日表示,目前本地车市尚无案可查,但是不少消费者还是不太放心,认为需要国家权威部门站出来公开检测并公布结果。
01
车主对汽油质量集体质疑
香港环境专家表示,内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硫燃烧后会成为二氧化硫,可破坏环境及损害人体,例如引发支气管病,或者令哮喘病发作。
昨日,谈及汽油质量问题,在清溪路加完油的车主唐先生愤愤地表示,“要是真的话,能别这么坑自己人不?”每次去加油,加油站都让唐先生买一种汽油清洁剂,说是能提高燃油效率,唐先生认为油企先把汽油品质保证好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根本所在。
“不要就知道涨价。”唐先生认为,国内汽油本身价格就高,如果质量又不好,让开车的人心里真是堵得慌。
有更多的车主在网上通过微博提出自己对汽油质量的质疑和不满。“地沟油害人就算了,93号汽油也害人啊?”合肥有车主留言说,去4S店老是说什么清洗油路、喷油嘴还有油箱,现在又叫我换火花塞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油品不好导致的,政府部门站出来给说法。
02
含硫量高污染大气弊病多
汽油里含硫量过高有什么影响?含硫量的多少普通人能否感受到?“汽油中如果含硫量太大当然能够感受得到,变成二氧化硫后它会伤害我们的呼吸道。”合肥工业大学矿物材料专家陈教授表示,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中会形成颗粒物,也就是最近常被提到的PM2.5,会造成空气能见度非常差,吸入身体后会造成长期的损害;另外容易造成雾霾的天气,所以最近各地都在治理PM2.5。
市场上燃油质量的难以鉴别,缺乏透明化的行业监管机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麻烦,而且也让人们对石油行业的质量控制产生了疑问。现在国家对汽车和燃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燃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提升自己产品质量和自身形象的好机会,这不仅需要企业的自律,更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
03
国内外油品标准并不一样
据相关环保专家介绍,硫含量是燃油的标志性指标,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油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欧Ⅳ标准中对硫含量的要求是不大于0.005%(质量分数),但国内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油品标准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值。而在排放标准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执行国III排放标准,部分地区执行国V标准,对硫含量的要求是不高于150ppm,而香港方面开始从欧IV至欧V过渡,汽油含硫量为50-10ppm。
环保专家表示,由于排放标准存在3-15倍差距,加上汽车本身存在不同车型加错误类型汽油的可能,这或许是导致出现“内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说法的原因。
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梁华平告诉记者,国内与国外的油品有不同的标准,而排放也有不同的标准,对于“内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的说法要看统计数据的来源,目前因为不知道统计方法,不好做太多的评价,不过据他了解,安徽包括合肥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检测情况发生。
04
汽油质量不能油企说了算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加油后汽车无法启动、车身不断“发抖”的故障,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熄火门”,那么这一现象是不是与含硫量有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汽油的含硫量的影响主要是对汽车而言,汽油的含硫量是否对汽车熄火有影响并不能直接进行判断。
就在去年国务院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被列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不过,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一直落后于汽车排放标准,归根结底是因为油品质量的升级一拖再拖,迟迟不到位。
现在,不少车主的感觉是市场上油品难以完全放心,价格却越来越高,汽油质量不能由大型油企说了算。可喜的是,汽油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一些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重视,有代表就呼吁政府应严查问题汽油,绝不允许问题汽油给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05
国内汽油脱硫技术有待提高
合肥工业大学的陈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内地对于汽油含硫量检测主要利用一种燃灯法的原理,通过专门的石油质量检测仪器测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由于对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脱硫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所投入的成本也相当高,所以一些炼油厂为节约成本会减少脱硫程序。”
“对于这个数据,觉得有点值得商榷了吧。”陈教授补充说,他并不是十分赞同香港媒体报道关于内地汽油含硫量比香港高出35-50倍的说法,因为汽油含硫量高得太离谱的话是不可能通过国家质量检测标准的,更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
“从另一方面,能提醒大家来关注汽油质量,目前国内在脱硫技术方面确实还需要提高,”